首页 新闻 文化 教育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旅游 娱乐 体育 质监 交通 法治 能源 农牧 生态 食药 健康

内蒙古

时政报道 高层动态 政务信息 内蒙古 国际 国内 人事任免 发布解读 军事 专题 观察家 民族宗教 要闻

河套湾的笑声——巴彦淖尔市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纪实

来源:内蒙古新闻网 作者:总编辑 人气: 发布时间:2018-07-12
摘要:村里的“刺头”王宝生,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行列;刚脱贫的张海飞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要做脱贫致富带头人;因病致贫的彭元财感激政府的帮扶,要靠扶贫羊翻身自立……

  村里的“刺头”王宝生,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行列;刚脱贫的张海飞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要做脱贫致富带头人;因病致贫的彭元财感激政府的帮扶,要靠扶贫羊翻身自立……

  记者在巴彦淖尔市旗县区采访时看到,包扶干部心念贫困群众,致力扶贫与扶志、扶智相结合的做法,破解了“干部干,群众看”的扶贫难题;头顶烈日,辛勤劳作的村民,不失乐观、积极的脱贫信心和心态。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“双轮驱动”下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。全市70498贫困人口中,4年累计脱贫66714人,16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按要求退出,4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摘帽,贫困发生率降至0.5%……

  “帮扶政策暖人心,贫困群众多欢欣,包扶干部嘘寒暖,党的关怀照我心……”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幸福互助院传出的弹唱曲,伴随着一串串欢快的笑声……

  “不能抱着膀膀晒太阳”

 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温都尔道嘎查位于茫茫的沙漠戈壁。

  6月4日,走进嘎查,看到的是充满生机的蔬菜农场,大棚里当季香瓜长势正盛,飘出阵阵香甜味儿。

  “这个贫困户我不能再当了!”说话的小伙儿名叫张海飞,24岁,今年5月主动向嘎查递交退出扶贫申请书。

  “为啥要自己主动退出?”

  “我年轻,有力气,不能再让政府背包袱了,把名额空出来,让给年岁大的。”张海飞朴实而坚定地说。“政府给的照顾够多了,2年一共给了15只基础母羊,现在发展到30多只了。自己种的40来亩地,去年还享受优惠政策,600块钱就租了嘎查的2栋大棚,蔬菜直接拉到乡政府联系的销售点儿去卖。虽然第一年不太懂技术,但2个大棚也挣了5000多块钱。”

  “这孩子挺可怜,父母都是残疾人。过去一家4口住在25平方米的小土房里,2015年危房改造时,政府帮着建起了90平方米的新房。”

  “他当贫困户谁都没说的。开始种地,连买苗苗钱都没有,还是村长主动给借了2000块钱。”……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张海飞的家庭情况。

  现在,张海飞的日子好过些,他心里也有了更大的盘算:“我想养殖肉牛,最近到周边转了转,看看那些养殖大户都是咋养的……”

  张海飞突然顿了顿,腼腆地笑笑说:“去年,我写了入党申请书,我想当带头人,也为村里做些事儿,就像党员干部们帮我一样帮助其他人。”

  一旁的贫困户何成金老人接住话茬:“我有高血压、心脏病,但是这病是我自己得的,贫困也是因病欠下的,不是政府让我穷的。我困难的时候,领导干部经常来眊我、帮我,我们也不能抱着膀子晒太阳,自己也得干点儿啥。我现在就给嘎查护林,每天浇浇水,活儿不重,一年挣个八九千块钱,挺满足。”

  现如今,在磴口县的许多村子、嘎查里的贫困户不再“等靠要”,而是积极向产业要效益、向勤劳要变化。

  巴彦高勒镇旧地新村的王宝生今年也主动找到帮扶人,要求退出贫困户的行列。

  这让村里人颇为惊讶:“69岁的王宝生,平时觉悟可不高,过去总爱占小便宜,现在突然变样了。”

  大伙儿一致认为:“主要是通过近几年的产业扶贫,把老汉帮扶起来了。这老汉现在有五六十只羊,他又会算账,卖羔子留母羊,一个羔子卖个五六百,一年下来收入可吃劲儿了。生产发展起来,生活好了,心情就好,对帮扶工作服气,所以觉悟就提高了。”

 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,为了让贫困户在精神上实现“不怕贫”向“要脱贫”转变,磴口县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更加灵活、便于操作的脱贫政策。通过发展旅游、光伏、电商产业及资产入股、贷资入股分红等形式,确保每个帮扶对象都有适合的产业,激发起贫困户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
  “病号的生活也有奔头”

  贫困户张玉林家住五原县隆兴昌镇义丰村义丰二社,推开他家的门,浓浓的鱼香味儿迎面扑来。

  “这鱼是儿子刚买回来的,新鲜着呢!”张玉林开心地告诉记者。(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包塔娜、韩继旺、赵娜)

责任编辑:总编辑